《文史哲》
蜀人钟子丨盐考录:文史名家唐振常笔下的自流
盐商家中一食(《唐振常文集》第六卷)
作者:钟永新
唐振常(1922-2002),四川成都人,报界元老,出自四川世家名门,毕业于燕京大学,毕业后从事新闻工作,在《大公报》当记者和编辑,后陆续供职于上海电影制片厂、上海《文汇报》、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著有《章太炎吴虞论集》《蔡元培传》《川上集》《半拙斋古今谈》等。在新闻、文学及上海史研究领域取得卓越成果,此外唐振常还是美食家,曾撰文辑集为《颐之时》,主要记述各地美食小品,尤多川菜精彩掌故。
其文作有篇《盐商家中一食》专述自贡盐商美食的掌故资料,颇可参阅。前面部分描述盐商弟子(即盐巴公爷)的生活奢侈与盐商名菜,写到尚未到去过实地了解盐商菜系。后面部分讲述唐振常在成都燕京大学(抗战时期西迁学校)期间,听闻同学张西洛组织赴自流井记者考察团,因唐振常是燕大学生,就挂着川康通讯社记者名义随同参加,同行知名人物还有燕京大学法学院院长吴其玉、燕京大学新闻系主任蒋荫恩、后来成为莫理循研究专家的骆惠敏等六七人。
燕京大学记者团抵达自流井后,先观看自贡市政新貌,唐振常不禁感叹“这是一个有精神的新兴城市”,而后全团受邀赴盐商余某(即余述怀)家作客,认为余宅“有庭园之盛,建筑则已西化,绝无成都深宅大院的衰败气象”,进而品味自贡盐商美食,评价不愧“一席从未吃过的珍肴,适口之极”。
通过美食家唐振常的追述,可见盐商家宴诚非虚名,确有独特体系,今日亦可整理推出。
(2015年8月)
附录:
《盐商家中一食》
唐振常
……
直到一九四四年,我才亲眼得见盐商之豪富及其饮食之精。这一年,有成都记者团之组织,往自贡市、五通桥、乐山等地参观访问。张罗其事的是“兄弟张西洛”(他自我介绍的口头语),他办了一张《工商导报》,兼在燕京大学新闻系作旁听生,所以,这次燕大师生参加记者团的有六七人之多,法学院院长吴其玉先生,新闻系主任蒋荫恩先生都去了,我也是燕大学生而挂了川康通讯社记者的名义去的。
自贡市包括自流井和贡井两个地方,纯粹以盐兴市。自流井的盐井多于也富于贡井,大盐商多出于自流井。有那么几口井,成为小盐商便不错了,大小之别,自以拥有盐井的多少为定。市内街道整洁,颇具规模,一派商业繁荣、百事以兴的样子,文教事业亦盛,有报纸,同学韩铣厚在此主持;有著名的蜀光中学,同学刘克林原毕业于此,同学李慎之后曾在此执教;还有更加著名的久大精盐公司。这是一个有精神的新兴城市,尽管盐井的开采使可上溯至汉代。
一天,全团应大盐商余某之邀,赴宴其家。这是一幢大宅,有庭园之盛,建筑则已西化,绝无成都深宅大院的衰败气象,显得修整有致,然不免于俗。我们去时,据说冯玉祥在这里住了多日,方走。又听说重庆的大员时来自贡,多住其家。不免想到,徽州盐商在扬州构修官园、营美食以备康熙、乾隆幸临,致使康、乾多次奖励盐商,乾隆甚至说未曾一日忘扬州。这时自贡盐商与官府之间,也是关系密切,各得其利与便,曾见一个材料,有人仿《陋室铭》作《陋吏铭》以讽清时之盐场大使,起首数句云:“官不在高,在场(指盐场)则名。才不在深,有盐则灵。斯虽陋吏,惟利是馨。”盐场大使是小吏,尚且如此,大官如何,可知;而盐商因“贡献”得利得便,亦可知矣。
在一间大客厅里,主人介绍他的盐业,其说已不能忆。中间,丫环数人(真正是丫环)进莲子羹,大家都安然食之,主人最后亦食,方食一口,忽然一声粗话斥骂,并将莲子羹掷之桌上,原来是嫌太烫了。同学骆惠敏对我耳语曰:“现了原形。”五十三前的事,这个细节不知何故未能忘。
入席,自然是珍肴罗列,吃了些什么菜,不要说今天记不起,当时也记不得,因为好些菜从所未食,不知名目。唯一的感觉,是非常好吃,因为味之所在,客人虽不知菜名,却都以为美味而喜欢吃。当时不懂得什么叫珍肴,有如宋太宗问苏易简:“百物弥珍,何者为最?”对于苏易简的回答“臣闻物无定味,适口为珍”,却从吃的经验能够理解,所以孟子说:“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众人都爱吃,就会觉得味佳。一席从未吃过的珍肴,适口之极。也是在这次宴席上,第一次领略了女儿红黄酒。主人介绍说,他有女方嫁,出此以待客人。
上一篇:蜀人钟子丨盐考录:文史名家陈友琴笔下的自流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