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哲

文史|蔡志忠:我过了普通人的十辈子

2020年11月17日,一则新闻在文化圈引起轰动:嵩山少林寺在藏经阁为72岁的漫画大师蔡志忠举行剃度仪式,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亲自为他剃度并取名“释延一”。但了解蔡志忠的人却说,无论是他简朴到极致的生活方式,还是他数十年一以贯之的创作主题,都说明他早已与佛结缘,剃度只是顺其自然的举动。而这一举动,也为他精彩的艺术人生增添了新的传奇。

他的人生完全不按套路出牌,从15岁退学离家,独自闯荡台北,到晚年“落发”少林寺,无怪乎他对自己的评价是“我过了普通人的十辈子”。

孩童时就找到了人生方向

蔡志忠1948年出生于台湾省彰化县花坛乡,父亲是一个乡下知识分子,酷爱读书和书法。日据时期家庭贫困,父亲每天中午顶着大太阳,以砖为纸、以水为墨苦练书法,砖头一面写满了就翻到另一面写,很快就能晒干重新写,这给蔡志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父亲的钢笔字遒劲有力,很快闻名十里八乡,每逢过年过节有很多乡邻过来求字,他也乐在其中。

然而,当时乡下医疗资源十分匮乏,在蔡志忠之前,家里已经先后有几个孩子因为各种原因夭折,这令父母备受折磨。等蔡志忠出生后,父母只有一个心愿,那就是希望他平安无事地长大,其他方面并没有提太高的要求,这给了他很大的自主空间。父亲常把“有本事,生了事;无本事,省了事”挂在嘴边,并不逼迫他学习书法。这种宽容的家庭氛围,奠定了蔡志忠自由自在的个性,使他做事更加遵从自己的内心。

蔡志忠工作照

打小时候起,蔡志忠就很喜欢看书。父亲每天都要喝米酒,每个月,蔡志忠都要去小商店帮父亲买酒,能借机从中攒一些零花钱,然后去书店买来各种小人书,躲在父亲的书桌下面,一边看书一边思考。

蔡志忠第一次尝试做画,是在三四岁时。父亲的书柜顶上放着些写书法的瓶瓶罐罐,蔡志忠拿起一瓶红墨汁,以白墙为画布,画了一个有着大脑袋、大圆圈身体的小人。蔡志忠人生中的“第一幅作品”就这样在墙上留了几十年,颜色也慢慢褪变,直到他40多岁时准备用相机拍下来作为留念,却遗憾地发现墙已经被重新粉刷过了。

当时,父亲发现墙上的涂鸦后十分生气,曾一度提着棍子要打他,但也发现了儿子对绘画的爱好,于是给他买了一块小黑板。这块黑板与现在常见的黑板材质不同,底面是一片磨平的灰色石板,四周再镶上木边,画笔也是一截石头,可以在上面画出白色的图案,画后再用抹布擦掉。蔡志忠对这块黑板爱不释手,天天在上面涂涂抹抹,勾画出各种各样的图案。

有一天,父亲问蔡志忠和其他几个孩子,他们长大了以后想要做什么。别的小朋友都说要做总统、做警察,只有蔡志忠回答是画招牌。后来蔡志忠回忆说:“我从三岁半就开始对人生进行思考,四岁的时候,我决定以后要去做一名画家,要画画一辈子。我唯一能够做的事情就是画画,做自己拿手的事情、喜欢的事情,才会有大成就。”

上小学后,蔡志忠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只要一看到老师就会提问:为什么玩水手指会变皱?为什么光的速度在空气里比在水里快?……老师一时间也回答不出来,只能说“明天我再告诉你答案”。后来他统计了一下,老师一共欠他23个问题的答案。那时,他经常看《漫画大王》《漫画周刊》,对漫画的兴趣也更加浓厚。

后来,蔡志忠考上了彰化中学读初中。学校因为改造,只上半天学,剩下的半天,他常常泡在漫画店里,购买当时流行的《诸葛四郎大战魔鬼党》《小侠龙卷风》等书,很快便对这些漫画“走火入魔”,甚至上课时都照着漫画书,在课本的空白处模仿。在同学的鼓励下,蔡志忠开始尝试向台北的出版社投稿,在漫画的世界里越浸越深。

15岁辍学,只身闯荡台北

15岁那年暑假,蔡志忠接到台北一家刚成立的漫画社邀请,专职创作漫画。一时间他欣喜若狂,但又有一些担心,毕竟画画是别人眼中“不务正业”的举动,父亲会同意自己辍学吗?

那晚,他怀着忐忑的心情,走到与往常一样躺在藤椅上看报纸的父亲身后,对他说,自己明天要去台北画漫画。父亲头也没抬,只问了一句:“有工作了吗?”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只回了四个字:“那就去吧!”就这样,父子间短短十几秒的对话,决定了蔡志忠一生的发展方向。

多年后,蔡志忠参加台湾“十大杰出青年”颁奖典礼,特意邀请父亲出席。他致辞时这样说道:“我特别要感谢我的父亲,因为他没有逼我继续上学,没有叫我去上补习班、电脑班,也没有将他一生未完成的愿望,要我去替他完成,因而才使我有机会画漫画。”

上一篇:全能大儒:精通文史、用兵如神,还有什么是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