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哲》
文史密谈:吴伍子胥大逃亡的故事,为何会出现
大家好,我们的集散化小仓库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范雎:使臣得尽谋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终身不复见,是臣之说行也,臣又何忧?
“子胥东奔,乞食于此,女分壶浆,灭口而死。
声动列国,义形壮士,投金濑沚,报德称美。”
这几句碑文出自唐代大诗人李白之笔,其中描写的是一段曲折离奇而又可悲可叹的故事。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就是春秋时期大名鼎鼎的伍子胥。
说到这位传奇人物,人们脑海中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是那一次惊心动魄的大逃亡,以及后来辅佐吴王攻破楚都的复仇壮举。
从楚国士族到过街老鼠——伍子胥的坎坷身世
伍子胥的父亲伍奢,原本是楚国太子的太傅,也就是负责教导太子的老师。但是正所谓贵人身边是非多,有一个叫费无忌的人盯上了太子,从而对其展开了一场蓄谋已久的政治诬陷。
俗话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伍奢作为太子的老师,自然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牵连。费无忌本着斩草除根的原则,向楚平王打了一个非常阴险的小报告。
他告诉楚平王说:
“伍奢有两个儿子,都有才干,不杀掉将成为楚国的祸患。可将他们的父亲作为人质将他们召来,不然就会成为楚国的祸害。”
于是楚平王下了一道命令,让伍奢的两个儿子迅速来到郢都,否则就立马杀掉他们的父亲。
但是故事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出现了分歧,分别流传出了两个不太一样的版本。
不同版本的逃亡之路
根据司马迁史记记载,伍子胥逃离楚国之后,先是到了宋国,后来又打听到太子建(当初他父亲辅佐的楚国太子)投奔了郑国,于是也尾随而去。但是这个落魄的太子到了郑国之后却并不消停,反而还要联合晋国推翻郑定公的统治,结果事情败露导致太子建被杀身亡。
这件事情发生之后,伍子胥哪里还敢继续留在郑国,带上太子建的儿子,一路向着吴国的方向逃亡。在逃亡的途中,他们路过一个叫昭关的地方,在此地被涛涛江水拦住了去路,幸好有位渔夫用一叶扁舟将他们渡了过去。
此后伍子胥解下自己的七星龙渊(价值连城的佩剑),准备送给对方,但是这个渔夫却大义凛然地说道:“楚国之法,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珪,岂徒百金剑邪!”
经过这件事情以后,伍子胥总算摆脱了追兵,后来又历经磨难,终于到了吴国,从此辅佐吴王励精图治。多年以后,伍子胥和名将孙武终于率兵攻破楚都,建立了不世功勋,同时也报了当年的血海深仇。
以上这些都源自于《史记》书中的记载,属于正史的范畴。但是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民间流传的故事和其他传记,对伍子胥的逃亡历程,有着更为详尽的记载。
如《吴越春秋》这部书中,就记载这三段颇为离奇的故事。
1、一夜白头。
这个故事大概的意思,就是伍子胥在逃亡的过程中由于心力交瘁,再加上仇恨的煎熬,在一夜之间使得头发全部变白。
2、七星龙渊。
这个故事的前半段,与史记书中记载的并无任何差异,都是说伍子胥在出昭关后为长江所阻,后有渔夫渡其过江。仍然这两个版本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史记》中记载的渔夫只是拒绝了伍子胥的赠剑之礼。
可是东汉学者赵晔撰写的《吴越春秋》书中记载,那个渔夫却因为看见伍子胥不信任他,所以便横剑自刎,以死明志,证明自己不会向楚军暴露对方的行踪。
3、千金报恩。
这个故事与文章开头所引用的那几句碑文,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据说伍子胥在逃亡的途中,曾经向一位在水边浣洗的女子乞讨,事后也同样叮嘱对方不要泄露自己的行踪。
然后这个女子也和那个渔夫一样,决定用死来表明自己一定会信守承诺,故而抱石投江而死。多年之后伍子胥飞黄腾达,再度来到江边,豪掷千金洒入江底,以纪念当初那位女子。
在这三个故事当中,只有那个渔夫的故事,与正史中还有着一些重合的部分,其余两个皆无记载。但即使是渔夫的故事,也和正史中有着非常强烈的冲突,甚至完全可以说是两个版本。
上一篇:文史不假为您讲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红楼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