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哲

《文史哲》国际版入选ERIH PLUS索引

?

近日,《文史哲》国际版Journal of Chinese Humanities顺利通过专家审核,被收入欧洲ERIH PLUS索引(欧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索引)。这是继2018年《文史哲》国际版被Scopus数据库收录之后又一突破。

ERIH PLUS索引于2008年由欧洲科学基金会创办,是欧洲学界体量较大、颇具影响力的研究参考索引,目前由挪威教育科研部下的挪威研究指数中心管理。收入ERIH PLUS索引将大幅提高《文史哲》国际版在欧洲学界的知名度。

《文史哲》国际版创刊于2014年,由具有悠久历史的荷兰博睿学术出版社(Brill Academic Publishers)负责海外出版及发行。其办刊宗旨是基于《文史哲》中文版在海内外的既有声誉和影响,通过对中国人文学界整体性、前沿性的关注,将自身打造成为西方学界了解中国大陆学界成果和学术思想动态的重要窗口。国际版严格遵循国际学术规范,实行国际学术期刊界通行的编委会制度和匿名同行评审制度,文章的学术质量得以保障。创刊五年来,《文史哲》国际版已被十余个国家的近200所大学图书馆订阅,得到了国际汉学界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文史哲》国际版于2018年被全球规模最大的摘要和引文数据库 Scopus收录。该数据库由荷兰全球著名出版商爱思唯尔(Elsevier)研发,学科覆盖全面,其期刊评价指标SNIP(篇均来源期刊标准影响)和SJR(声望指数)广泛应用于欧美学术评价中。收入Scopus和ERIH PLUS两种数据库,代表了海外学界对《文史哲》国际版专业性及学术性的认可。

《文史哲》国际版第5卷第1期

“在传说与真实之间:夏朝史学研究”

中国,在古代自称为“华夏”。“夏”是中国渊源长久的历史记载中所确认的最早王朝。关于夏代的认同, 一直是中国古代国家意识和民族认同中非常基础的观念。不过,随着中国传统王朝统治的解体和西方社会科学模式的传播,关于夏代的有无和相关记载的真伪,成为了近百年来中国学术史中最为敏感而难以平息的争论之一。

最近几年,关于夏代有无的讨论再次在中国掀起热潮。得益于一系列早期遗址的田野考古和“清华简”等出土文献的重要发现,这些与夏代关系密切的材料的积累,促使中国考古学界和历史学界开始重新尝试叙述夏代的历史。在2018 年,中国官方组织学者进行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工程发布了研究结论,确认了中国文明具有五千年历史;同年,北京大学孙庆伟教授出版了题为《鼏宅禹迹:夏代信史的考古学重建》的专著,明确提出夏文化不是有没有发现的问题,而是用什么方法去识别的问题;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李旻教授也出版了专著Social Memory and State Formation in Early China (《早期中国的社会记忆与国家起源》),从社会记忆的角度整合考古材料重新叙述夏代史。这些研究旋即在学界引起新的广泛讨论,被学者认为是近百年来关于夏代史的第三次论争。这一动向,也被《文史哲》杂志评选为“2018 年度中国人文学术十大热点”之一。

本期专号共选取五篇论文,其中既有学术史的回顾和反思,也有重建夏代史的最新尝试,以概观性地展示这场在中国学术界正在进行中的热烈讨论。

陈民镇《信史抑或伪史》一文,将近百年来中国学界关于夏代史的争论分为三个阶段,清晰勾画出夏史研究与中国学术思潮的发展之间的复杂互动。作为方兴未艾的第三次论争的代表人物之一,孙庆伟的《界说与方法》一文,鲜明地提出了他关于夏代史的考古学重建的提议,即抛弃“都邑推定法”,而采用“文化比较法”,从而将已发现的众多考古学文化,纳入“夏文化”的范畴。贾洪波《夏王朝年代的另类推测》一文,结合最新的考古学进展,提出了一套新的夏王朝的年代推算结论。

关于在夏代年代推算中最重要依据的《竹书纪年》的使用,夏含夷与倪德卫(David S. Nivison)之间的分歧为中国学者所熟知。在本专号所收的文章中,夏含夷从历史学和文献学研究方法上,对他与倪氏在《竹书纪年》的处理和使用中的不同取向,进行了回顾和反思。作为二里头工作队队长,许宏对于夏代史研究的相对性和不可验证性的强调,同样值得注意。在《中国考古学界国家起源探索的心路历程与相关思考》中,许宏认为中国考古学界在理论上存在着受民族主义和中国中心史观影响的“单线连续进化论”等缺陷,认为应当从整个东亚大陆的视角来理解中国国家的起源。

《文史哲》国际版第5卷第2期

上一篇:数学0分,文史哲全满分,无缘北大却进入清华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