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哲》
史圣颂
史圣者,司马迁也!史记者,史圣之雄文也!韩城者,史圣之桑梓也!观史圣之才奇,史记之文奇,韩城之气奇,三奇合一,叹为观止也。
史圣者,司马迁,字子长,称太史公,汉夏阳今韩城人也。诞景帝之丙申[注]诞景帝之丙申:此取王国维说,司马迁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丙申,即公元前145年。,与汉武相终始。以史记闻,以风骨奇。十岁诵古文,二十游江淮[注]二十游江淮:武帝元朔三年,即公元前126年,司马迁二十岁,奉父命游历大江南北、讲业齐鲁,过梁楚以归,网罗天下放失旧闻,为修撰《史记》考察社会,储备资料。史称二十壮游,当有数年之久。,讲业齐鲁[注]讲业齐鲁:指司马迁二十壮游,曾到山东齐鲁地区孔子、孟子的故乡去考察民情风俗,研习学问。,问道孔董[注]问道孔董:司马迁壮游归来,在二十二三到二十七岁之间,师从西汉古文学大师孔安国学习古文《尚书》,又师从今文学大师董仲舒学习今文学《尚书》。,观书金匮[注]观书金匮:阅览国家图书馆、档案馆的藏书与档案。金匮石室,指坚固、珍藏,为国家图书馆与档案馆之代称。,考信六艺[注]考信六艺:宗仰六经,以之为评判是非之准绳。六艺,即儒家六经:《诗》《书》《礼》《易》《春秋》《乐》。《乐经》亡佚,今存只有五经。,斯学殖之奇也[注]学殖:学问增益,学问修养。。仕为郎中,扈从武帝[注]仕为郎中,扈从武帝:武帝元狩五年,即公元前118年,司马迁28岁,出仕为郎中。郎中为郎官之一,掌守宫门,皇帝出巡为仪仗警卫。武帝在位,巡游全国各地数十次,司马迁司警卫之职,是为扈从之游。,奉使西征,设郡置吏[注]奉使西征,设郡置吏:元鼎六年,即公元前111年正月,司马迁奉命为郎中将监军开拓西南夷,在今云南、贵州,以及四川西部置郡有七:犍为、牂柯、越嶲、益州、武都、沈犁、汶山。此为司马迁奉使之游。,饱览山川壮观,网罗天下遗闻,笼天地之浩气,吐风云而成文[注]笼天地之浩气,吐风云而成文:司马迁游览天下,胸襟开阔,胆气豪壮,行文雄峻。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云:“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栾城集》卷二二),斯游历之奇也。蒙冤而身受腐刑,忍辱而发愤著书[注]蒙冤而身受腐刑,忍辱而发愤著书:腐刑,即宫刑,就是割除男子生殖器。受此刑法,被视为奇耻大辱,死后不得入祖坟。天汉二年,即公元前99年,汉将李陵率五千步兵出征匈奴,遭遇八万匈奴骑兵的围攻,李陵寡不敌众,败降匈奴,司马迁为其申辩。天汉三年,即公元前98年,司马迁受李陵案株连,蒙受腐刑,痛不欲生。司马迁为了完成《史记》,隐忍苟活,引古人自况,认为只有那些能够经受得起艰难环境磨炼的人才能做出一番事业来。司马迁效法文王演《周易》、孔子作《春秋》、屈原写《离骚》、左丘明著《国语》、孙膑论《兵法》,终于从个人悲怨中解脱出来,忍辱著书,升华《史记》主题,“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留下了宝贵的实录作品。这种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脊梁,是值得后人敬仰的。,效春秋成史记,立令名于天下,生也无悔,死重泰山,斯意志之奇也。忠臣死义之士,辅弼股肱之臣,扶义俶傥之辈,超凡负俗之伦,凡有奇德奇功奇言奇行者,莫不追慕而讴歌,传颂于千秋,斯好尚之奇也。然,斯四奇者,何足道哉!惟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两句诗见《诗经·小雅·车舝》。司马迁在《孔子世家》中引用称赞孔子的道德学问,像高山一样使人瞻仰,像大路一样导人遵循。这里借以称颂司马迁。,功追尼父,光争日月[注]功追尼父,光争日月:司马迁的成就可与孔子相比美,光芒与日月同辉。追,相比。尼父,指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尼父,称其字而尊称。郭沫若诗云:“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光争日月,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评价屈原的高尚志节以及《离骚》,“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这里借以评价司马迁。,庶几当之。
史记者,天下之奇书也。乃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注]乃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此乃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对司马迁《史记》成就的评价。,国学之根柢,资治之宝典[注]国学之根柢,资治之宝典:《史记》是一部国学根柢书,它为后王立法,为人伦立准则,是一部治国宝典和人伦道德教科书。根,是树之本;柢,是根中的主根。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文化,比作一棵参天大树,《史记》就是这棵大树之根之柢,即中华文化之源。在中国文化国学精品中,《史记》是一部百科全书,它生命之树长青,它有取之不尽的思想源泉,养育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具有无比的凝聚作用。这一特殊的历史价值与地位,奠定了《史记》成为中国人的一部人人必读的国学根柢书。!溯轩辕,综汉武,包举三千余载,荟萃百三十篇[注]溯轩辕等四句:溯,追溯,上起。缘,包举,下讫。《史记》上起黄帝,下讫汉武,贯通三千年历史,全书一百三十篇,计: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本纪、表、书、世家、列传,合称五体,其中本纪、列传两部分是主干,因此省称纪传体,是司马迁的独创。,华夏文明之浓缩,百科全书之大成,斯囊括之奇也。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注]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史记》协调了六经各家的不同解释,整齐了百家互相对抗的异论。这两句是司马迁包容和吸收了六经以及百家学说,而自成一家之言。,开纪传之先河,创五体之仪范,史官必守其法,学人专精其书,斯体制之奇也[注]开纪传之先河等句:是对《史记》体制五体创造的评价,涵盖了宋人郑樵和清人赵翼的评价。郑樵曰:“《史记》使百代而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六经之后,惟有此作。”(《通志·总序》)赵翼曰:“司马迁参酌古今,发凡起例,创为全史。……自此例一定,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见斥叛道谤书,实乃实录信史[注]见斥叛道谤书,实乃实录信史:班固、扬雄、刘向、刘知幾等历史学、哲学大家都盛赞《史记》为实录信史,“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东汉末王允斥责《史记》为谤书,为其滥杀蔡邕找借口。,斯史笔之奇也。融风骚之妙,擅古文之长,辞采峻洁,笔力雄健[注]辞采峻洁,笔力雄健: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柳宗元发起古文运动,以《史记》为旗帜,叙事用散文,反对骈体文。韩愈论《史记》雄健,柳宗元称《史记》峻洁。,生与相如交辉[注]生与相如交辉:汉代文章两司马,指散文司马迁与汉赋司马相如两人齐名,共为一代文宗。此出自班固在《公孙弘卜式宽传》中的赞语,曰:“文章则司马迁、相如。”,逝后韩柳同崇,斯文采之奇也。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熔六家之旨,成一家之言,为天地立心,为人伦立则,颂货殖游侠,重民生平准[注]立心等句:杨向奎在《司马迁的历史哲学》(《中国史研究》1979年第1期)一文中说,司马迁思想的亮点为两颂两立。两颂,一颂货殖,二颂游侠;两立,一为后王立法,二为人伦立则。两颂两立为这几句的主旨精神。,六经之后,惟有此书,斯思想之奇也。然,斯五奇者,形之奇耳。至若神之奇也,浩如太空,质如金刚,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注]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语出《论语·子罕篇》,颜渊称赞孔子的学问:“越抬头看,越觉得高;越用力钻研,越觉得深。”这里借以赞颂司马迁。,岂可尽道哉!
上一篇:辨伪存真图通文史美术史论自立他山 ——“鉴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