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哲》
地方文史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高中语文教学的难度的不断提升,如何降低语文教学中的难度,提升其教学趣味性成为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之一。地方文史资源作为贴近学生生活的一种乡土文化和历史的结合体,在教学过程中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地方文史资源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
一、语文教学中利用地方文史资源的意义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新课改的要求之一,将本土文史资源与教学相结合,能够极大程度地丰富语文教学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增添新的活力,并提升其发散思维。
使用地方文史资源进行教学,同时也是转变教育观念,拓展学生知识面的重要手段之一。地方文史资料能够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派上用场,并能提升其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还为语文的课外实践活动创造了契机,让学生能近距离地接触所学的知识,在课外活动中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能力。
传统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渐渐式微,在外来文化不断侵蚀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使得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逐渐降低,人们对传统文化越来越淡漠,而将传统文化带入到教学过程当中,能够将传统文化与教学相结合,以培养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而这个提升民族自豪感的过程,则需要在教师坚持不懈地进行地方文史资料的应用中才能完成。
二、地方文史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运用地方文史资源提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语文课本之中有许多的文章都有一个特定的背景,而了解这个历史背景则是能够理解文章的关键。若是学生不了解历史情况,则很难理解课文中的内容。因此教师在进行文章的讲解时可以利用地方文史资源来帮助学生对文章进行理解。
比如在学习《囚绿记》时,教师指出,在文中作者利用了常春藤作为书法自身情感的通道,他在赞美常春藤的同时还抒发了自身忠贞不屈、一心爱国的精神。但是在将常春藤与爱国情怀相联系的缘由方面,学生却不知其所以然。这时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文史资料,介绍作者当时所处的抗日战争时期的社会环境与人民的艰苦生活,使学生了解作者想要在文中表达的真正情感,并感受到作者那种坚韧不屈,渴望解放的爱国情怀。
2.利用地方文史资源优化古诗文的学习过程
在古诗文的学习过程中,利用地方文史资源,也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历史典籍越古老,其文章的类型越能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条件。作为真实的记录,地方文史资源留下的记录能够成为学生文言文学习的重要练习资料。文言文中有相当多的词汇与现代用法不同,但是仍然具有中文合辙押韵的特点,只有在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并对文章进行分析,才能让学生对文章有一定的了解。
比如在学习蒲松龄的《狼》时,教师可以结合本地档案馆中的督道府县志来作为学生文言文的阅读材料,从县志中能够了解到当时百姓的活动情况,对于充实课文背景,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的文化背景具有十分优秀的作用。教师要利用地方文史资源提升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认识,提升古诗文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的效率。
3.结合地方文史资源优化语文课堂活跃度
将语文教学与地方文史资源相结合,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让语文教学过程充满活力。教师可以将课外教学地点安排在当地的民俗文化博物馆,让学生们在进行课外教学的过程中了解本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背景,以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并提升学生与教师间的交互性,优化课堂教学质量。
在语文学习之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文化历史博物馆,了解家乡的历史。通过对家乡文化的了解,能够帮助学生认识传统文化中的忠诚、孝道等优良传统,再将这些优良传统经过教师的调整和优化,成为新时代的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美好品德。在学习《陈情表》时,学生就能根据自身学到的知识来理解作者对祖母的孝心,并感同身受。同时由于学生对传统历史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因此在课堂上也不至于无话可说,教师只需要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就能收获很好的课堂效果。
4.运用优秀的文史资源丰富写作素材
提升文章写作质量的最佳方法是丰富自身的写作素材。只有保证了学生积累了足够的写作素材,才能提升其写作能力。古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在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和写作经验后,才能保证写作质量和流畅度。在写作时教师可以利用本地特有的传说和故事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学生将这些知识转化成写作材料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因此,教师也可以在这个沉淀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加快知识转化的速度。比如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的时候,可以搜罗一些当地的神话和故事,比如在东北,教师可以搜罗一些关于萨满文化和满族文化的神话、向学生们介绍其中所表达的正面意义和文化价值,以帮助学生丰富写作素材提升写作能力。
上一篇:活用地方文史资源让语文学习更接地气 ——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