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哲

书法家陈炼慧的选择

在书法家陈炼慧家中,常年挂着他的启蒙老师著名画家曹用平创作的《墨荷图》。氤氲墨气中清癯高洁的荷花,时常引得陈炼慧思索人生……

从少年时代开始,出生书香门第的陈炼慧就拜书画皆绝的海上书画大家曹用平为师。在老师的指导下,陈炼慧既重书法基本功,还涉猎文史哲。曹老师觉得陈炼慧不仅书法有慧根,而且能持之以恒。于是要求他攻篆书,达到线条外柔内刚、圆润有力;以篆为本,研秦汉之隶,并由以篆隶入楷、入草,使字形厚重而又大气,且圆转有力,彰显精神。

天道酬勤,当代书法家刘小晴认为陈炼慧书法有飞鸟出林、惊蛇入草之感。著名雕塑家张充仁认为陈炼慧的作品笔势飞动,姿态优美。的确,陈炼慧的隶书结构,吸收秦篆纵势长方的优点,传承汉隶雄阔严整 ,舒展灵动的气度。使得其隶书中方、圆、藏、露诸法俱备。

张充仁早年留法,改革开放后曾为法国总统密特朗做过出神入化的头像雕塑,深得密特朗的敬佩。陈炼慧与他相识于上世纪70年代初。那时陈炼慧被借调至中国画院油雕室工作,而当时,这位著名雕塑家则在那里接受劳动改造。工作间隙,陈炼慧不懈地临帖,使身处逆境的张充仁感到陈炼慧是块璞玉,爱才心切的张充仁高屋建瓴地给陈炼慧讲述艺术美学,要求他的书法线条中具有旋律与节奏,像舞蹈那样有动感和意境,像雕塑那样有质感,像绘画那样重视虚实变化和布局,使得外观质朴,内涵丰富,在具有灵心和个性的基础上,富有思想。

大师的指点和个人的勤奋,使得陈炼慧在上世纪80年代就成为上海书法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之一。可是他觉得艺无止境,曹用平也希望他能更多地从大家那里吸收营养。于是曹用平引荐自己的老师、著名艺术大师吴昌硕的得意门生王个簃为陈炼慧的太老师。

王老的石鼓文是海上一绝,看到谦逊好学的陈炼慧,他要求陈炼慧苦练石鼓文,因为石鼓文字是中国书法的源头之一,以象形为特点,但又结构严谨,每一笔都讲究来历,且容不得半点粗疏,又不能呆板松弛。写石鼓文十分费功力,为了练臂力和腕力,陈炼慧常常在前臂坠一秤砣,在笔管中灌铅,日临百字。数年之后,他的功力大增,渐渐力透纸背。王老赞叹他的吃苦精神,以石鼓文书“金石乐,书画缘”六个大字赠陈炼慧。

自然仅靠墨池临帖是不够的,于是只要有机会,陈炼慧就向同道请教和切磋书艺。擅长行草的书法家钱茂生、精于隶书的书法家张森、擅于草书的周志高等都与他亦师亦友。他在2005年在上海中国画院书法工作室再次进修后,又多次自费到各地观摩书法展览和碑林,并到高校进修美术和书法理论。

艺术相通,陈炼慧花了几十年工夫收藏瓷器,研究瓷板书画作品的真谛 ,渐渐地,他的作品经常参加国内大展,且在海外展出,被编入名家书画作品选中,还被各地的书画院、碑林艺术馆收藏;他被选入《上海书画家名典》《当代书画家精英》,被聘为上海交通大学和一些书画院的特约画师和吴昌硕艺术研究会以及王个簃研究会理事。他撰写的《书法结构临帖速成(乙瑛碑)》《中小学书法会考基础训练》等成为书法爱好者的入门书。

半个世纪的书法浸润,陈炼慧深感“师者传道解惑”的重要。作为民进会员,陈炼慧多次在政协和民主党派会议上呼吁要加强对孩子们书法艺术的熏陶,因而虽然一些大学想调他做书法教师,一些艺术研究机构邀他专业研究书法。可是几十年来,他一直在原南市区少年宫,现黄浦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担任书法教师直至退休。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他被聘为上海市教委艺术教育评委后,对孩子们的书法教育更加投入。他认为书法教育从孩子抓起,使他们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有助于传承祖国优秀文化。因而,他因材施教,根据孩子们不同的个性,启迪他们的灵性。

要说自己的选择是自找苦吃,这也确实。收入少,还要坐班,甚至加班。那年香港回归祖国前夕,他花了数个月时间在博古斋举办青少年书法展览会,自己写字只能利用深夜。在电视台做专题节目,介绍和指导孩子们怎样学好书法,没有什么报酬,可是他从不推辞。他还在笔墨博物馆等处作公益书法讲座,并举办各种形式的学生书法作品展,带学生到朱屺瞻艺术馆等各种场所进行书法表演。大同中学一位名叫陈挺的学生喜欢诗词书法,陈炼慧特地专门指导她,并为她举办书法展览。来自社会福利院的残疾孩子巩昌,生活困难,没有纸和笔,有时甚至连吃饭都困难。陈炼慧十多年来一直关心接济他,直到他参加工作,成为一名公务员。如今陈炼慧桃李遍天下,他培养的学生,有的已成为省市级书法家会员,有的还成为文史研究馆的馆员。

上一篇:征稿启事
下一篇:文史哲人才培养也要“从娃娃抓起”